吴地 - 顾廷龙偶遇吴燕绍

顾廷龙(前排中)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部分编辑人员合影

吴燕绍(1868-1944),江苏吴江人,字寄荃,晚号固圉叟,室号忍饥诵经斋。

光绪二十年(1894),吴燕绍中进士,任内阁中书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入京,随肃亲王善耆赴蒙古调查,巡历东四盟。光绪三十二年,调任理部藩部主事,在北档房行走,见到涉及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的旧档,也都择要抄录下来。经过数十年对史料的搜集、爬梳整理和研究,完成了大型史料长编《清代蒙藏回部典汇》。辛亥革命后,任《蒙藏回白话报》总编纂。

1913年6月,吴燕绍协助参与中英西藏问题谈判的顾维钧,为捍卫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作出了贡献。1914年5月,任蒙藏院民政科科长。同年撰写《清史稿·西藏编》。20世纪20年代,任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。著有《边事长编》《宣统政纪》《哈萨克纪略》等,出版有《蒙藏回史略》《西藏史地大纲》等。

顾廷龙(1904-1998),字起潛,室名晚成堂、淮吴精舍,晚号匋誃老人,苏州人。著名古籍版本学家、目录学家和书法家。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,同年季秋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,1933年毕业,获文学硕士学位,即留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,后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。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图书馆馆长。

顾廷龙在1932年10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晨,赴大高殿,抄折六七件。午后,待提折,徘徊室中,偶在老者书桌稍驻,即以籍贯相询,因知即吴燕绍先生,吴江人,是为同乡。渠与季奘舅、赞廷叔、颉刚侄俱熟识。渠之姐嫁陈氏(培之先生家中,何人未言),与余外伯母有戚谊。相谈颇得,邀往其寓。”

当时,顾廷龙正在燕京大学读书。

顾廷龙日记中提到的偶遇吴燕绍的地点大高殿,又名大高玄殿,是清代皇家三大道观之一。大高玄殿建筑群,位于景山前街北侧,东临景山西街,北隔陟山门街与清代御史衙门相对。大高玄殿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,殿内供三清等道教诸神,是明世宗建造用于祈祷斋醮的一座皇家道观。清代沿用,仍作为皇帝拈香祈拜之所。乾隆朝曾对大高玄殿建筑进行局部调整,但宫殿主体格局未变,一直保持至清代末年。民国以后由故宫博物院管理。

吴燕绍与子吴丰培、女吴蕴辉合影(1926年)

光绪十四年(1888),吴燕绍赴南京应试秋闱。在三场策问中有关于西北地理的题目,吴燕绍“竟瞠目不能句读”。于是,好强的吴燕绍在落第后开始大量阅读有关边疆的典籍。当时,清王朝国势一落千丈,帝国主义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逐渐显露出来,而很多清朝官员对边疆的历史源流、地理沿革却知之甚少,已经对西北史地粗知梗概的吴燕绍对此深感忧虑,于是萌生了深入研究的念头。光绪二十年(1894),吴燕绍中进士,任内阁中书。庚子以后,曾随肃亲王赴蒙古调查,巡历东四盟各处。辛亥革命后任《蒙藏回白话报》编纂、蒙藏院佥事、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。后在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从事纂修工作。著有《边事长编》《宣统政纪》《哈萨克纪略》等,出版有《蒙藏回纪略》《西藏史大纲》等。

吴燕绍长期主管边疆事务,积极开拓边疆地理、历史的考证,他希望通过对边疆历史地理的考证,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。他对档案资料非常重视,利用大量档案史料编写了《西藏史地大纲》。光绪二十年(1894),吴燕绍担任内阁中书职务。按当时的规定,凡发抄之件,均需经过内阁,吴燕绍便在值夜班的时候,将遇到的边务章奏抄录下来。宣统年间,吴燕绍调任理藩院主事,在北档房行走,见到涉及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的旧档,也都择要抄录下来。经过数十年对史料的搜集、整理和研究,吴燕绍终于完成了《清代蒙藏回部典汇》(下文简称《典汇》),记录了清朝政府与蒙古、西藏和回疆三个地区的各类事件共计2000余万字。书稿篇幅宏大,辑录了从明万历十一年(1583)至清宣统三年(1911),清王朝有关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史料,包括圣训、起居注、上章、军机密档、图书等各类原始资料。

《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》吴燕绍眉批

由于《典汇》融汇了上述各文献资料,其中不乏罕见秘籍,经过吴燕绍加以广收佐证,再依次编排,所以《典汇》一书,可谓资料详赡,排比科学,内容丰富。“举凡政治、经济、地理、史事、军政、外交、风土、人情、宗教、文献,莫不涉及。篇幅之多,字数之夥,似乎清代纪边之作,无出其右者”(吴丰培《吴燕绍先生与他的蒙藏史研究》,载《吴丰培边事题跋集》)。

1971年,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《整理国史计划书》一文中曾说:“这稿(《典汇》)为修改《清史稿》必需的第一手资料……如其尚存,应归公保管,供修《清史稿》之用。”他又在1979年4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予之心事,有三部书,当表彰:(一)吴燕绍《清代蒙藏回部典汇》,(二)孟森《明元清系通纪》,(三)钱海岳《南明史稿》。”顾颉刚将《清代蒙藏回部典汇》列为第一,此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。

吴大瀓

顾廷龙偶遇吴燕绍时,吴应该正在撰写《清代蒙藏回部典汇》一书,所以经常要来大高殿查阅档案。而顾廷龙在求学时,也正在编撰《吴愙斋先生年谱》(吴大徵,晚号愙斋)。这一天下午,两人“相谈颇得”,聊得非常投机。于是,五点半,顾廷龙办完其他事情后,就往苏州胡同廿九号拜访吴燕绍。吴燕绍给顾廷龙讲了几件轶事,都是与吴大瀓有关的。

第一件事,吴大瀓在家服丁忧,苏州某司李铭燕赠银一万两,吴大瀓没有接受。李铭燕是湖南人,他知道吴大瀓将被重用,所以想与他结交。

第二件事,吴大瀓在山西救灾,得知知府某人侵吞赈灾款四千两,于是举报了该知府。他请汪柳门出面提交举报信,因为当时汪任司业,可递交封章之类的文件。最后,圣旨批复,将该知府处以极刑。此后,知府家庭生活困难,所遗孤寡都先后病殁。赈灾之事经过这次参奏,渐有起色,不再发生侵吞赈款的情况,许多灾民因此得到救助而活命。但吴大瀓的子女在这年冬天先后病亡,后来,汪柳门的儿子也死了。

第三件事,吴大瀓早年科第失意,是因为被内叔许庚身压制所造成的。吴大瀓的第一任妻子曾氏,是曾朴的姑母,没有生育就死了。继娶许庚身的侄女,生了一个女孩后也死了。再娶某氏,人极凶悍,对许氏所生的女儿非常刻薄。吴家的婢女将此事告诉了许庚身。许庚身认为,吴大瀓如此惧内,怎么能任职处理国事呢,于是就没有提拔重用吴大瀓。

顾廷龙在日记中写道:“吴先生研究蒙藏回史三十年矣,为学维实事求是,粹然学者,至堪敬佩。”

自此之后,顾廷龙与吴燕绍开始了交往。一星期后,十一月七日,大清早,顾廷龙就去拜访吴燕绍,请他题写吴大瀓《尊崇醇王札疏》。两人再次畅谈。吴燕绍告诉顾廷龙,李木斋藏敦煌唐卷精而多(李盛铎,号木斋,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家、收藏家),因为甘肃藩台是李氏的亲家,所以除了被别人拿走的,其完整而精美者都在李木斋手里,其中的《尚书》两篇没有残缺。顾廷龙请吴燕绍介绍,吴燕绍答应了。

十一月十三日,两人再次相见畅谈。

十一月二十日,顾廷龙又在大高殿见到吴燕绍。吴燕绍取出题汪柳门奏稿给顾廷龙,顾廷龙再次提出请他介绍去李木斋处看敦煌唐卷,吴燕绍答应想想办法。

第二天下午,吴燕绍来找顾廷龙闲聊,看到《军机章京题名》一书,吴燕绍托顾廷龙如能见到代购一本,“此种零本可遇不可求,亦未必时有所见,于余亦并无大用。”于是,顾廷龙就送给了吴燕绍。吴燕绍写了两封信,将顾廷龙介绍给同乡胡绥之、章式之。胡绥之,即胡玉缙,近现代文学家、学者,苏州人。曾任北京大学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。致力于目录学研究,半生精力用于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研究。章式之也是苏州人,即章钰,近代藏书家、校勘学家。藏书室名四当斋,藏书两万余册,身后全部赠送给燕京大学图书馆。后顾廷龙为其辑《章式四当斋藏书目》三卷。

十一月二十七日,顾廷龙持吴燕绍的介绍信,前往太平桥胡同拜访胡玉缙,两人谈了约一小时。胡玉缙说,抄录材料时,宁可多写数字,将书名、卷数、页数一一注明,以备今后检阅方便。胡玉缙又说,这是老友许勉夫所传授的办法。胡玉缙出示跋墩皇写本释文,“痛驳其非出唐写”。顾廷龙向胡玉缙借阅释文跋,想抄录一份。二十八日晚上,顾廷龙即将释文跋送还,但胡玉缙外出未返。

顾廷龙后来还去拜访了章钰。可惜,顾廷龙的日记到一九三二年底就没有了,接下去,是一九三七年的日记。这样,顾廷龙拜访章钰的情况没有看到记录。但根据有关资料可知,顾廷龙后来拜章钰为师,成为章氏的门生。一九三七年章钰去世。顾廷龙这一年的日记只看到一月份的,而且,也是不完整的。(张建林)

标签: